“对您们来说,我妈妈只是您们执医生涯中的一个高难度手术案例,一个匆匆的过客;但对我们全家人来说,是我们能抓住的最后的救命稻草,是全部的希望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:谢谢朱笕青主任,谢谢您,和204西病区的所有医护人员!”5月末的一天,沈阿婆(化名)的女儿,给妇瘤外科汪军坚医生送来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。
事情要从今年劳动节假期后说起。这一天,妇瘤外科迎来了历史最高龄的卵巢癌患者——87岁的沈阿婆。今年3月以来,沈阿婆一直有腹胀感,眼看肚子一天天变大,家人带着她到当地医院做检查,发现盆腹腔被一个30多公分的巨大肿瘤占满,肿瘤考虑为恶性,同时伴腹腔、心膈角淋巴结转移。
在当地医院束手无策之际,家人经人指点下找到了朱笕青主任团队。朱主任为无数妇瘤患者重新燃起第二次生命,精湛的仁医仁术已享誉省内外,而他带领的团队更是强将有精兵,成为卵巢癌患者的福音。
初遇沈阿婆,她已是耄耋之年,身形瘦弱,步履维艰,以轮椅代步。虽然身体孱弱,呼吸急促,腿脚不便,耳朵不灵,语言不通,但是她的眼神是坚定而透彻的,而家属也是积极配合的,对医护人员更是信任有加。患者和家属对生的渴望,对健康的追求,再次坚定了朱主任团队挑战高难度手术的决心。
经过全面、缜密的多学科团队讨论,患者年龄较大,体质弱,体重只有41公斤,腹腔肿瘤巨大,直径超过30cm,有压迫症状,CA125超过600,考虑为恶性肿瘤,手术难度很大,可能需要多脏器切除,比如子宫附件、输尿管、直肠、小肠、腹膜后淋巴结、横膈、心膈角淋巴结等,手术创面大,出血可能会很多,严重者手术中可能有生命危险,但患者目前只有手术治疗最合适,术前给予充分准备,请麻醉科会诊、血库大量备血、ICU预留床位。
5月12日,朱笕青主任团队顺利完成了“顶天立地”的手术,上到膈肌、心膈角,下至直肠、膀胱、输尿管及髂内静脉。术中探查发现:盆底血性腹水约1000ml,并见较多血凝块,盆腔巨大囊实性肿瘤,大小约30cm,肿瘤破裂并广泛渗血,肿瘤固定于右侧盆壁,包绕右侧髂血管及右侧输尿管,肠管、横隔均有肿瘤侵犯。朱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卵巢癌超根治术(包括右心膈角淋巴结切除,右横膈部分切除,部分直-乙结肠切除吻合,部分小肠切除,右输尿管部分切除吻合)。
开腹后看到如此场面,很多专科医生都会望而却步,但朱笕青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技艺,手术利索程度让人叹为观止,从开腹到关腹仅耗时4小时,而且做到了R0切除。当然,手术期间得到麻醉科完美的配合更是如虎添翼,从麻醉到复苏配合精准,术中基础生命体征的保证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,更为这漂亮一仗保驾护航。
下班了,还要陪陪我们的老宝贝散散步
护理团队也一边与医生沟通,一边与患者家属交流,同时还查阅文献,共同探索一条基于最佳证据的个体化护理方案,为患者的手术前后配合及观察做到围手术期的无缝连接,让术后常见并发症扼杀在萌芽状态,顺利度过术后的危险期,让“回家”不再遥远,让迟暮之年的沈阿婆深刻体会“人间值得”。
沈阿婆恢复迅速,术后2周恢复良好,进行静脉化疗后顺利出院。出院前,患者家人还送来了锦旗。
在妇科肿瘤领域,卵巢癌是名副其实的妇科“第一杀手”,它有“两高一低”的特点:致死率高、复发率高、早期发现率低。
妇瘤外科主任朱笕青主任医师介绍,卵巢癌的发病率排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,但是致死率却是最高的。据统计,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在30%左右,70%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率不到五年。
卵巢癌之所以致死率高,就是因为卵巢癌不像宫颈癌一样能够做到早期诊断。卵巢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,卵巢又是在盆腔里面,看不到摸不着,70%的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。
同属妇科三大癌症,乳腺癌和宫颈癌早已被纳入全国性的“两癌筛查”项目,但卵巢癌在全世界范围均没有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。
目前,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,并辅以化疗、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,但患者普遍预后较差,约70%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,而多数长期存活的病人,都是不断在手术和化疗中与复发做抗争。
对卵巢癌患者来说,肿瘤复发所带来的打击是非常大的。因为多次复发、疗程痛苦等各种因素,实际上,有一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会主动或被动地中止治疗。这个时候,医生对患者的鼓励和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。
朱笕青主任说,在诊疗过程中,医生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,对于那些有根治机会的患者,一定要竭尽所能为她们争取根治的机会,尽量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;而对于那些已经失去根治机会的患者,则要通过专业的评估,为她们选择创伤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,避免过度医疗。
20多年前,卵巢癌几乎等同于“绝症”,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。但是近年来,随着医学的发展,卵巢癌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展。特别是一些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,使得卵巢癌的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。为一部分复发患者带来生存希望,也让新发卵巢癌患者延缓复发迎来曙光。
一方面是手术能力的提升,另一方面是新型药物的研发应用,所以现在很多卵巢癌患者有机会长期成活,其中有不少患者已经活了十多年。病友们自发地组建起病友群,相互交流抗癌经验,相互鼓励,在抗癌的道路上结伴同行,心中也会多一分希望和阳光,鼓起勇气和病魔抗争。
标签: